您现在的位置:大发体育APP官方版 >> 新闻资讯>> 领导关怀>> 正文内容

正文

城区强校“联姻”农村弱校

文章来源: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:2014年11月02日 点击数: 字体:

  青阳四中分校(新河中学)位于青阳县城郊,有着漂亮的教学楼、宽大的操场运动场。可记者到达学校时,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。正值下课时间,偌大的操场上只有三三两两几个学生,三层的教学楼只有三个教室在使用。校长徐胜利无奈地告诉记者,学校今年只有60多名学生,每个年级一个班,一个班只有20多人。

  在徐校长的记忆中,以前学校不是这个萧条样子,往年一个班就有60名学生。

  2007年,原新河中学学生最多的时候有700多人,学校有12个班级,因为有离家远的学生,学校还建了寄宿点,有140多名学生住校。

  从2010年后,学校逐渐“萎缩”,生源逐步减少。到2012年只剩下4个班,2013年减少为3个班。

  而根据学校当初规模配备的教师人数没有改变,60多名学生面对的是26名教师,学生笑称他们上的是“硕士班”。

  校长徐胜利却笑不出来,因为这26名教师中,文科老师多,理科老师少,英语和物理老师不够。

  于是学校里出现了个怪现象,有的老师一星期带十几节课,有的老师只有两三堂课,有的班级英语、物理课没老师带。

  学生数量减少,老师积极性大大减弱。教学质量下降,学习稍好的学生也选择了转走。老师们担心,如此下去,过几年学校的生存都将是个问题。

  与青阳四中分校(新河中学)距离十几分钟车程的是青阳县第四中学本部,虽然距离不远,但因为是县城学校,情况却有着天壤之别。

  校长吴日新同样有着担心,不是生源减少,而是学生太多了,大量涌入城市的教育“小移民”让城里学校越来越不堪重负,学校的教室不够用,老师的负担太重。

  据了解,最近三年,第四中学本部学生每年按200人的速度递增。去年全校学生数已达1600人,30多个班,一个年级十几个班。

  让吴校长揪心的是,全校只有87名教师,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将近1:20,因为教师不够,每个老师平均每周要带十几节课,学校负责后勤的老师也全都有代课任务,校长本人也担任了初三政治的教学。

  “帮扶的下一步是城乡一体化办学。通过结对帮扶的开展,实现校际之间各项工作的一体化,逐步推行强校分校的模式。”青阳县教育局局长胡好友说,在去年结对帮扶的十所学校中,今年,教育局决定其中两所学校,新河初中并入青阳四中,在新河初中校址设立青阳四中新河分校。

  并入后,青阳四中对本部和新河分校进行统一的人财物管理,做到经费管理统一,师资调配统一,教育教学管理统一。青阳四中对两个学校的教师进行统一调配,新河中学的老师调入四中本部,而本部的优秀教师也被派往分校。

  “本部的师资力量得以补充,优质资源同时分享到乡村学校,不仅有利于两所学校的发展,也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。”吴日新说。

  学校合并是在开学以后,但得知新河中学成了四中的分校后,一部分学生马上退了私立学校学费,选择“回流”新河中学。

  “本部和分校之间教师实行轮岗制,分校的老师们有了盼头,干劲更足了。”徐胜利说,看到四中的老师来给孩子上课,家长对学校也有了信心。徐校长相信明年的招生状况一定能改善。
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
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